上周媒体曝光衣恋羽绒服质量问题被罚的新闻,瞬间引爆网络。根据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,韩国ELAND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衣念(上海)时装贸易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衣念上海”)因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》第五十条被行政处罚,涉及在产品中掺杂、掺假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,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。
之所以被刷屏,我想不是产品不合格本身,而是报道中提到的成本价75元销售价1598元而形成的巨大反差。姑且不谈这个75元是不是工厂的加工费而非成本价,这么大品牌委托工厂加工80件是否符合常理等。
然而,国外品牌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几十倍的销售溢价,对于外贸人来说,其实已见怪不怪了。很多欧美奢侈品牌的服装家纺及美妆等,给到国内工厂的加工费用,少的可怜,而在商场柜台的价格,少则翻了几十倍,多的上百倍。不少工厂老板都曾感叹过,为什么差距这么大,但又无能为力。
现在出口企业,大部分都还是给欧美品牌贴牌加工,赚的是微薄的加工费。而这些品牌再以最低几十倍的溢价,卖给国内消费者。传统外贸依赖的最大优势,即成本低廉的劳动力,如今已荡然无存了。随着年轻人不愿进工厂,熟练员工越来越稀缺,工价大幅上涨,留给工厂的利润空间已越来越低。侃哥服务的就是广大的出口企业,和出口工厂老板打交道的比较多,这种危机感越来越强。别看最近两年外贸出口数据比较好,但真正实体企业并没有觉得可以缓口气,生存越来越不容易。一旦全球疫情控制好了,很多从东南亚转移过来的订单,一定会快速转移出去,国内出口企业更大的困难会随即而来。
那么,出口工厂的出路在哪里呢?侃哥认为,国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,到了现在这个阶段,不能还是像以前一样,死心塌地一直给老外打工,吃最多的苦,扛最大的风险,却赚取最低的利润。
随着国内经济开放后几十年来的持续增长,国内将逐渐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。再加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加持,比如现在的跨境电商,以及国内的直播带货,给出口企业提供了打造自有品牌的绝好机会。出口工厂可以将多年来给欧美大品牌代工积累的经验,用在做好自有品牌上。打磨好产品设计,把控好产品质量,提高产品性价比,让利给消费者,也比纯粹代工强啊。当然,一下子全部转过来,难度大,风险高,不如考虑在做好传统代工的同时,尝试设计开发和运营自有品牌,两条腿走路。侃哥就看到,现在直播带货里,比如以前一直给欧美大牌做包包的工厂,现在也同时在运营自己的品牌。通过直播平台,打造几个爆款,同时在多个电商平台上线更多附加值高的产品,通过直播打造影响力,凝聚人气,再带动其他平台的销售。大家觉得可行吗?作为消费者,我们也要大力支持咱们国货品牌,不能让钱全给老外赚去了。
最后做个小调查,如果出口企业转型做性价比高的国货品牌,你会支持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