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现在工厂招工越来越难?这是之前知乎上推送请求回答的一个问题。侃哥看到,这一话题,关注的有665人,浏览的有894,732次,回答的有221个。显然,这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,刚好侃哥一直服务的也是出口企业,其中绝大部分是工厂,似乎都面临了同一难题。刚好又到年底,过完年,企业又要面临招工难题。招工难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?
![](http://www.waimaozhaochang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5/2-2.jpeg)
为此,侃哥好好回答了下,现分享给大家,供参考,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:
这个问题深有体会,我们提供的咨询服务和供求资源对接,服务的群体很多都是外贸出口工厂,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类民营企业。
最近十来年,总体感觉就是工厂越开越小,工人越来越少,工人年纪越来越老,年轻工人已凤毛麟角。我们在做社会责任咨询辅导项目时,要收集员工花名册。以前担心有童工和未成年工(16-18岁之间),现在年龄最低的很难看到20岁以下的了。
![](http://www.waimaozhaochang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5/3-1-1024x649.jpg)
究其原因,侃哥总结了下,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原因:
●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年轻人无需为了赚钱而委曲求全。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,即便是农村的,很多是独生子女。即便不是,家里条件也不会太差,父母辈年纪还不算大,很多还在上班赚钱。对于子女来说,生活的压力并不大,不至于不工作就没饭吃。年轻人越来越有个性,崇尚自由,不想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自己。而进工厂上班,个人必须服从工厂安排,不可能随心所欲,想来就来。某种程度上来讲,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,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遇到的情况。如果年轻人失去自我追求,还是像几十年前那样,为了养活自己,任劳任怨,也很难推动社会进步;
● 年轻人缺乏耐心,吃苦耐劳精神也不如父辈。以前学一门手艺,都要拜师学艺,学徒期间收入都很低。如今年轻人进工厂,刚开始也要从头学起,收入不高是常态。像服装车工来说,熟练工的收入也相当可观,但需要时间的历练。此外,工厂整体劳动强度大,又很难按时休息。对于一般性的民营制造业工厂,工作环境肯定比不上商场写字楼,休息方面,双休几乎很难看到,甚至7休1也难以完全保证。碰到工厂赶货时,晚上加班加点难以避免。我们甚至看到几百人规模的工厂,忙时老板带领办公室的所有人员天天晚上加班,帮忙包装赶着出货。很多工厂年轻人入职前就会问有没有休息日,否则根本不来,也曾看到因为连续加班,导致年轻人纷纷离职的情况。尽管工厂大部分都是计件工资,多劳多得,但没有足够休息,再多的收入,对年轻人来说,可能也没有多大吸引力。赚了钱都没时间花,那有啥意思?
● 工厂的人性化管理方面,尚需加强。对于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老板,他们的管理方式还没有与时俱进,还是停留在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层级上。对于老员工来说,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,只要收入还可以,再多的委曲,也都能扛下来,出门在外,赚钱为主。对于年轻人来说,企业不人性化管理,他们才不会看在你付他工资的面子上而选择委曲求全。此处不留爷,自有留爷处。就像之前朋友圈看到的关于离职的描述,挺形象:60后,什么是离职,70后,为什么要离职,80后,有收入高的就离职,90后,领导骂我就离职,95后,感觉不爽就离职,00后,领导不听话就离职。时代在变,管理的方式也要变。
● 工厂提供的薪资待遇与其承受的劳动强度相比,性价比不高,吸引力不够。尽管对于年轻人来说,赚钱多少不一定是放在首位的。但是正如之前知乎有人在侃哥回复里留言,对于不少小工厂,一个月4000-5000元,还一天12小时做六休一,不如去当个服务员送个外卖,收入也不比这个低,但显然劳动强度不如在工厂上班。这个说的也在理,如果收入差不多,谁不想找个更加轻松环境更好的工作呢?所以说,对于那些工作时间长工资又不高的工厂,招不到人也很正常。但是,你一旦减少工作时间和提高劳动收入,可能老板也不用干了,这确实是对矛盾。
![](http://www.waimaozhaochang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5/4.jpg)
最近几年,出口企业越来越难,和招工难有很大的原因。年轻人不愿进工厂,年纪大的员工又逐步回老家养老,导致熟练工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,工价大幅上涨。我曾去过不少工厂,和老板聊天,几乎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,就是工人越来越少,工价越来越高。比如熟练的车工,做计件的,一个月赚8000-10000的大有人在。当然,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。如此一来,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快速下降。可以预见的是,疫情之后,再加上RCEP的生效,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企业,会更加困难,很多订单将会转向东南亚低成本国家。
招工越来越难,劳动力越来越贵,已大势所趋。所以,对于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来说,要么尽快提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水平,降低人员的使用率,逐步将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,要么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设计打样和品牌营销能力,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型,提升产品的附加值,将生产加工这块,外包给低成本区域或国家。